丝绸之路生物健康农业产业联盟
信息展示
首页» 信息展示» 动态热点
 

石榴园里话丰年

作者:baa_sys         发布日期:2018-07-20     

     
日期: 2018-07-19 08:40 作者: 田明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海洋园、丰收园、宇翔园……一大早,还未进入石门村,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排列整齐、郁郁葱葱的软籽石榴采摘园。每家小园里,石榴树被精心管理并开始挂果,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石门村位于孟津县小浪底镇西部,是1995年完成的搬迁移民村,有190户,700多口人。建村时南北都是山岭,村里的1000亩地,梯田,贫瘠。刚开始,家家户户依靠种玉米、小麦维持生计。可贫瘠的山岭红土地每年一亩地种麦子也就收获300多斤。遇到不好的年份收获的小麦还包不住化肥钱。

  山岭培育“聚宝盆”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孟津县移民局干部、石门村村主任乔元想尽各种办法,向土地要收成。“为了找出路,村干部跑到省农科院、多次去荥阳市刘沟村学习石榴种植技术。”乔元告诉记者,“最难的不是学技术,是如何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干部一趟趟往村民家跑,磨破了嘴皮子,没少做思想工作。”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了改变村民想法,村干部积极动员群众,并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先种先试,示范带动群众。村里统一购苗、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管理,对村民苗子免费、浇水免费、免费发肥,聘请专家免费指导种植技术。

  观望的群众看到邻居日益改善的生活再也坐不住了,在外打工的壮劳力慢慢都回流到村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1000余亩,如今又流转了500亩土地。

  如果石榴滞销怎么办?家底本来就薄的村民抵御不了任何大的风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2015年,孟津县移民局副局长王万通多方协调筹集了30多万元,建起了能储存200吨石榴的大冷库,解决万一滞销带来的风险。这几十年来,石门村小到修路、大到项目落地,点点滴滴离不开移民干部的精心扶持。

  引得游客把足驻

  石榴压满枝头迎丰收,旅游产业吸引八方游客。

  如今,石门村石榴已进入盛果期,到了中秋节前后,红灿灿的石榴挂满枝头,亩均产量达1000到2000公斤,亩均收入2万元左右,丰收的石榴在田间地头就销售一空。

  “刚开始俺试着种了几亩,不孬,比种粮食强多了,到今年俺家一共流转了10亩土地!”石榴大户荆宽笑着掏出记账本,扳着指头给记者算着账,“往年种粮,看天吃饭,现在种石榴,人勤地不荒,管理好,一亩地能收入两万多元,收获时节,人手不够时俺还得雇人呢!”

  摸索出经验的石门村还把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建设了小浪底石榴主题公园,在园区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冷库、旅游公厕、活动广场、停车场,为园区配备石榴元素垃圾箱,对各种植户的园区大门进行改造提升。

  每年在6月份举办石榴花观赏节,9月份举办石榴采摘节,活动期间推出各种娱乐、采摘、烧烤等活动,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到园区采摘观光,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移民新村气象新

  走进石门村,街道整齐,广场宽敞,迎面所见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院子,家家户户门口栽种文竹,墙上刻有壁画,有着诗画意蕴。

  不愁吃、不愁喝,唯有乡愁最怀念。石门村从2012开始,重点围绕“乡愁”做文章,筹资30余万元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把过去吃的、住的、用的实物复原、图片再现,让大家找到过去的感觉。空地上,种上杏树,支起石桌,摆上石凳,墙上画上梅、兰、竹、菊,让村民茶余饭后来这聊聊天、下下棋,既美化了村容,又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现在生活美呀,真中!”村头巷尾,村民聊起自己的生活变化时,无不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