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泉桑叶和烟叶
2018年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立新教授等一行4人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陕西天新丝绸有限公司和石泉县烟草公司进行考察参观。
20日上午,到陕西天新丝绸有限公司对蚕丝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了到由蚕丝变成生丝的工序。首先从蚕农手中收购鲜茧,然后对收购的鲜茧进行混茧,以保证蚕茧质量最大程度达到平衡。接下来参观了缫丝车间,由于生产设备的限制,目前缫丝还处于半自动状态,需要人工辅助,这一工艺环节主要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等,这是蚕丝生产过程中最繁琐,也是最重要的工序。最后参观了编丝、绞丝及烘茧间,了解到在收购鲜茧回来之后,首先要对蚕茧进行烘烤,利用热能杀死鲜茧茧腔内的活蚕蛹,并除去适量水分,为了避免蚕茧变质,并增强煮茧抵抗能力,保护茧的舒解,便于缫丝和贮藏。
除此之外,还去到当地蚕农家,了解今年的桑叶种植情况以及桑蚕的养殖情况。桑叶最为蚕的唯一饲料,为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世代繁衍提供充足的营养,是丝绸产业最初的一环。一般情况下,桑叶从开叶到长成最大面积,大约需要20天左右。走到田间发现今年秋季的桑叶整体长势不错,预计9月15日前后开始采收喂食桑蚕,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影响,石泉县桑叶一年可以生长六季,为桑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同时也为蚕农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收入。
20日下午,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麦坪村,实地考察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烟田中烟叶的生长情况。目前,烟叶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烘烤阶段,除上部烟叶外,中部与下部烟叶已基本烘烤完成。首先去到田间,发现该地的烟叶田间长势整齐一致,成熟度十分好,且病虫害很少,并没有出现花叶病等烟叶上常见的病害。接下来张立新教授对于烘烤后的烟叶进行了评价,指出该地烘烤的烟叶在注重变黄变软的同时还考虑到了烤烟香气,说明当地烟农对于烤烟技巧掌握的很到位。由此看来,当地的烟田总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烟叶的品质以及烤后烟叶的质量还是可以为当地的烟农带来不小的收益。
(二)紫阳茶叶和烟叶
2018年8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立新教授等一行4人去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茶叶局和烟草公司进行交流。并前往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和紫阳县桑树沟烟站进行实地考察。
21日上午,张立新教授一行4人和紫阳县茶叶局邱红英老师一起去到焕古镇大连村实地考察茶叶的生长情况。由于紫阳境内广泛分布着我国少见的富硒岩层,含硒量高达5.66—32.06ppm。因此紫阳富硒茶也成为了陕南地区紫阳县的品牌。硒是人体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会使健康遭到严重损害。饮用紫阳富硒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又无任何副作用的补硒方法。紫阳县所在的安康茶区生态优良,全市境内气候湿润温和,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年平均气温在12.1-15.7℃,年平均降水700-1100毫米,加之区内宜茶土壤绝大部分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生长季节水热资源充沛,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春分刚过,尤其是清明前后,紫阳的茶农就开始采摘茶叶,而茶的采摘、制作、饮用水平也日渐提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陕南茶文化。
临近中午,张立新教授一行人亲自去到茶山上观察茶树的长势,了解茶树的种植、施肥、采收以及日常管理情况,并指出目前茶叶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茶农为我们泡了一杯他们自己加工的茶,当茶水端上来之后,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一行人也亲身体验了一次当地独特的茶文化。
21日下午,张立新教授一行人和紫阳县烟草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又去到桑树沟烟站查看今年烟叶的烘烤情况。到达烟站后,一行人首先查看了田间烟叶的长势及成熟情况,张教授还用一款软件检测了上部烟叶的成熟度。接下来去到烘烤房查看了烟叶的烘烤情况,以及烤后烟叶的品质,对于烟叶的产质量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相信今年对于当地烟农来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